-
[期刊论文] 《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关于呼和浩特历史问题的一则报道述评
作者:景丽萍,翟禹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版日期:2011.00
关键词:末次资料;绥远城;厚和城;第一手资料
摘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了“末次研究所”,收集整理情报资料《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以下简称《末次资料》)。其中有一篇报道,是关于绥远城改为厚和城的报道,读来尤令人愤慨,从中也可窥见日本侵略者的险恶用心。《末次资料》为当时第一手的资料,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对于我们认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都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汉代居延甲渠塞遗址群保护展示探讨——居延遗址群保护利用研究之二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版日期:2016.00
关键词:游牧文化;居延;甲渠塞遗址群;A8鄣城;保护;展示;草原丝绸之路
摘要:额济纳旗居延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汉代甲渠塞。对甲渠塞遗址群的保护可划定保护区划,对周边环境实施整治与管理,实施科学回填、抢险加固等保护工程,对于遗址群的展示范围与主题,特别是A8障城和部分重点烽燧的展示等,也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期刊论文]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晋蒙明长城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区构建——以云石堡及周边遗存为例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版日期:2018.00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遗产廊道;旅游区;长城;云石堡
摘要:长城是一项内涵复杂的线性文化遗产,晋蒙交界建有明代九边重镇大同镇、山西镇长城防御体系,其中位于朔州市右玉县的云石堡及周边长城遗存较为典型,云石堡及周边长城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区的基本信息包括云石新堡、旧堡、马市、长城墙体等遗产核心区和界碑、铁山堡、威远城、十三边、圣山等遗产辐射区。在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中,要全面认识和描述长城遗产,控制旅游承载力,并认识到交通路线的...
[期刊论文] 多维视角下的“长城区域社会”论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
出版日期:2020.00
关键词:边疆地区;长城;明蒙关系;文化遗产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长城区域社会',旨在通过这个新的表述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学理上的总结和认识,从边疆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内涵来对长城区域社会进行分析,将边疆视角作为长城研究的宏大背景。通过明蒙关系史上的一些文献记载,对于长城区域社会中的最初人群的形成进行了微观的思考,认为有许多汉族移民、蒙古部落进入长城地带生存,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长城区域社会。这个社会...
[会议论文] 云石堡考——明长城史地札记之一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会议时间:2017.00
摘要:朝政府在北方与北元—蒙古诸部对峙的地方逐步建立了一整套长城防御体系,分为九个军镇管辖,'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统卫所关堡,环列兵戎。纲维布置,可谓深且故矣'。 '(1)' 九边军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自明初开始在北边构筑防御体系,直至中后期才逐渐完备成型。明代中后期,基于北边防御体系...
[期刊论文] 马营河堡考——明长城史地札记之三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
出版日期:2018.00
关键词:马营河堡;明代;北元-蒙古;北部边疆;长城;防御体系
摘要:有明一代,明朝政府在北部边疆与北元—蒙古诸部对峙地带建立了一套长城防御体系,后逐渐形成九边重镇统领,其中大同镇在防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以长城墙体所串联起来的防御体系地带中的各类防御设施的考察,是认知长城地带历史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城堡是指由夯土或砖石围筑起来的用来居住或屯驻的封闭型聚落形式,其作用是为了配合长城墙体,具有军事防御和屯兵驻扎等功能。马营河堡...
[会议论文] 明代山西镇之滑石涧堡研究
作者:翟禹
会议时间:2013.00
关键词:明代山西镇;滑石涧堡;碑文;九边军镇制度
摘要: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建筑,近些年,长城学研究逐渐兴起。城堡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驻军、储备粮饷、便于攻守的作用。前人对于长城的宏观论述和历史考证已有较多成果,而对于城堡的个案研究还很少见。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山西镇的重要军堡之一——滑石涧堡和堡中碑文从微观角度进行梳理和深入研究,将相关史实清晰的勾勒出来,并以此为切入点,开拓明长城防...
[期刊论文] 明代山西镇外边长城建筑特点概说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版日期:2011.00
关键词:山西镇;外边长城;建筑特点
摘要:明代山西镇长城经过长期的大规模修筑逐渐完备,分为内边和外边。本文所要论述的外边长城大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交界处。这段长城总体保存较好,基本为黄土夯筑,马面、敌楼、烽火台和附属城堡等设施一应俱全。明朝将北边防御区划分为九个军镇,是为'九边',其中山西镇长城在边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论文] 刘整若干史实探讨——宋元之际降将研究之二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
出版日期:2016.00
关键词:刘整;降将;宋元战争;蒙古;民族关系
摘要:宋元之际出现了众多叛宋降元的将领,蜀中名将刘整是其中一员。刘整入元以后,战功卓著,在攻克襄樊之战及淮西等战场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加速了灭宋进程。刘整在仕元生涯中,与蒙古将领矛盾重重,其立功心切的愿望与不如意的仕元境遇相冲突,最终导致其在宋元战争最后关头功未成而身先死。对于刘整个案的考察,有助于认识宋元之际降将的境遇问题。
[期刊论文] 元上都研究综述(1994~2012年)
作者:翟禹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出版日期:2013.00
关键词:国内;元上都;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第 1 页